別名:番茄細菌性微斑病,番茄細菌性葉斑病,番茄細菌性斑點病。
分布為害:番茄細菌性斑疹病是番茄的一種重要病害,各地均有發(fā)生。病株率可達60%以上,對產量有明顯影響,可造成5%一75%的產量損失。
癥狀:主要為害葉、莖、花、葉柄和果實,尤以葉緣及未成熟果實最明顯。葉片染病,產生深褐色至黑色斑點,四周常具黃色暈圈;葉柄和莖染病,產生黑色斑點;幼嫩綠果染病。初現稍隆起小斑點,果實近成熟時,圍繞斑點的組織仍保持較長時間綠色,別于其他細菌斑點病。
病原:病原為丁香假單胞菌番茄葉斑病致病型,屬細菌。
發(fā)病規(guī)律:病菌在種子、病殘體及土壤里越冬,帶菌種子幼苗即染病。病苗定植后開始傳入大田,并通過雨水飛濺或整枝、打杈、采收等農事操作進行傳播或再侵染。潮濕、冷涼條件和低溫多雨及噴灌有利發(fā)病,通常病情的擴展,葉面需保濕24小時,在采用噴灌技術的干旱地區(qū)易發(fā)病,滴灌或溝灌地區(qū)發(fā)病輕。
防治措施:
(1)建立無病留種田,采用無病種子。
(2)在干旱地區(qū)采用滴灌或溝灌,盡可能避免噴灌。加強管理,雨后及時排水,防止?jié)駳鉁簟?/span>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