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害癥狀:主要危害果實,有時也危害幼苗和嫩梢。一、幼苗發(fā)病,先在基部產生暗褐色水溢狀斑,后期縫縮或倒伏,無立枯現(xiàn)象。二、果實發(fā)病果面先出現(xiàn)1厘米大小凹陷斑,圓形至橢圓形,后期變褐軟腐,擴展迅速。潮濕時病部長出白色棉毛狀物。嚴重時常造成落果。
發(fā)病規(guī)律:該菌屬嚴格寄生菌,主要寄生在茄科植物上。病菌可在馬鈴蓉塊莖上越冬,邏春產生孢子囊經風雨傳到番茄、茄子上,成為初侵染源,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后借風雨傳播蔓延,進行再侵染,氣溫28~30℃高溫條件利于發(fā)病,尤其是在高濕或連續(xù)陰雨條件下,該病擴展迅速。在收獲、運輸、貯存及銷售過程中通風不良或遇雨、濕度大、堆積過多、貯存時間過長,果堆內部呼吸作用旺盛造成溫度升高濕度大利于該病發(fā)生和蔓延。田間發(fā)病高峰主要在降雨后出現(xiàn),長江流域5~6月梅雨和8~9月秋雨、北方7~8月雨季均易發(fā)病,生產上連作地或地勢低洼、排水不良、氮肥過多發(fā)病重。
病害病原:病原,屬于真菌,稱致病疫霉菌絲體無色,無隔膜,直徑4~10微米,孢囊梗無色,寬10微米,長1毫米,常有分枝或3~5根成叢,由寄主氣孔、病果傷口或皮孔長出,孢囊硬頂端膨大形成孢子囊,孢子囊頂生,被后長出的孢囊梗推向側位,卵形至倒洋梨形或橢圓形,有乳狀突起,大小20~45×16~23微米,萌發(fā)時生1~16個游動孢子或產生芽管。游動孢子腎臟形,在土壤中主要是薄壁圓孢子和厚垣孢子。孢子囊居少數(shù)。薄壁圓孢子無色,直徑18~24微米,由孢子森濃縮和孢壁變圓形成的,厚垣孢子圓形,壁厚。在田間病葉上可找到卵孢子。
防治方法:①50%王銅·甲霜靈可濕性粉劑(低毒)
使用100-125克/畝噴霧(保護+治療)初見病斑時開始噴藥,隔7-10天噴一次,連續(xù)2-3次。復配內吸性殺菌劑,具保護和內吸作用,可被植物的根、莖、葉吸收,并隨植物體內水分運輸而轉移到植物的各器官,殺滅侵入植物體的病菌。
②58%錳鋅·甲霜靈可濕性粉劑(低毒)
使用150-188克/畝噴霧(保護+治療)本品應于發(fā)病初期施藥2-3次為宜,按規(guī)定用藥量兌水均勻進行葉面噴霧。注意噴霧均勻、周到。大風天或預計1小時內降雨,請勿施藥。本品是一種內吸性殺菌劑,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??杀恢参锏那o、葉迅速吸收,并在體內運轉到各個部位,耐雨水沖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