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害癥狀:該病是茄科蔬菜幼苗期最常見的一種病害。染病幼苗近地面處的嫩莖出現(xiàn)淡褐色,不定形的水漬狀病斑,病部很快縫縮,幼苗倒伏,此時子葉尚保持青綠,潮濕時病部或土面會長出稀疏的白色棉絮狀物,幼苗逐漸干枯死亡。田間長成片發(fā)病。
發(fā)病規(guī)律:一、氣候因素。低溫、高濕,土壤中含有機質多,施用未腐熱的糞肥等均有利于發(fā)病。在育苗期間,由于長期15C以下低溫、高濕、光照不足、通風不良、苗床管理不當或幼苗徒長等都極易引發(fā)猝倒病。二、栽培因素。在冬春育苗期遇連續(xù)陰雨、下雪或夏季播種后遇大雨,會引起猝倒病大發(fā)生。三、越冬與初侵染源。該病原腐生性很強,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,在病株殘體上及土填中越冬。四、傳播特點。條件適宜萌發(fā)侵染幼苗引起猝倒,病原靠灌水或雨水沖濺傳播。
病害病原:病原為德巴利腐霉,屬鞭毛菌亞門真菌。此外還有德里腐霉,刺腐霉,終極腐霉和瓜果腐霉,但各地優(yōu)勢種不同。一、形態(tài)。菌落呈放射狀,主菌絲寬6.2um,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,多間生,個別頂生或切生,大小19~24um。藏卵器球形,光滑多頂生,個別間生,大小20~23um。雄器1~3個,多為1個,呈囊狀彎曲,典型同絲生,無柄緊挨藏卵器,少數(shù)異絲生具柄,大?。?.2~12.3)um×(5.5~7.7)um。卵孢子球形、大小16~19um,內含貯物球,折光體各1個。二、特性。病原生長適溫為15~16℃。菌絲生長適溫32℃,最高36~40℃,最低4℃。三、寄主。寄主有番茄、茄子、辣椒等茄果類蔬菜幼苗。
防治方法:①10%敵磺·福美雙可濕性粉劑(低毒)
使用850-1000克/畝毒土法(保護性)在病害發(fā)生初期使用,防治效果較好。大風天或預計1小時內遇雨,請勿施藥。本產(chǎn)品是敵碳鈉和福美雙的混配制劑。敵磺鈉具內吸滲透作用;福美雙是一種具保護作用的殺菌劑,主要用于土壤處理。兩者復配后對防治茄子苗期弊倒病有較好的效果。
②3億CFU/克哈茨木霉菌可濕性粉劑(微毒)使用4-6克/平方米灌根(保護+治療)本品應于發(fā)病初期使用,按每畝100到166.7克制劑,兌水噴霧。本品應于茄子苗期發(fā)病前使用,按每平方米4到6克用藥量(制劑),兌水灌根。本產(chǎn)品為微生物類殺菌劑,能夠用來抑制作物的根部病害以及葉部和果實的病害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