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名:蘋果苦腐病、蘋果晚腐病。
分布為害:蘋果炭疽病全國各蘋果產(chǎn)區(qū)均有發(fā)生。病菌主要寄生蘋果,梨、葡萄、櫻桃、山楂、柿、核桃等多種果樹。
癥狀:主要為害果實,也可侵染枝干和果實。自病斑中心剝開果實,可見果肉自果面向果心呈漏斗狀變褐腐爛,病組織帶有苦味,病斑邊緣紫紅色或黑褐色,中央凹陷,斑上黑色小點稀疏,不呈同心輪紋狀排列,其下果肉局部壞死。枝干發(fā)病與果實癥狀相似。
病原:病原為無性態(tài)果生盤長孢菌,屬半知菌亞門真菌,有性態(tài)小叢殼菌,屬子囊菌亞門真菌。
發(fā)病規(guī)律:以菌絲在被害枝干、果實和病僵果上越冬。翌春溫度適宜時,產(chǎn)生分生孢子。分生孢子傳播主要靠雨水飛濺,也借風和昆蟲傳播。因病果和樹上的病枯枝是初侵染源。幼果前期抗擴展,不抗侵染:而后期則相反。此病有潛伏侵染特性,故田間發(fā)病較晚,一年內有反復多次再侵染。
防治措施:
(1)深翻改土,注意排澇,增施有機肥,改善光照條件,合理負載強壯樹勢為根本途徑。
(2)結合冬剪清除小僵果、病枯枝、死果臺及衰弱枝集中深埋或燒毀。
(3)從落花后10天開始,每隔10-15天噴一次藥,到8月中、下旬結束。多雨年份可適當增加防治次數(shù)。常用的藥劑有45%咪鮮胺鹽微乳劑2500倍液,或80%代森錳鋅800倍液,或50%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-800倍液,或10%苯醚甲環(huán)唑1500倍液,或70%丙森鋅600倍液,或80%乙鋁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-800倍液,或50%硫磺甲硫靈懸浮劑500-600倍液噴霧等,套袋果實在套袋前防治3次,套袋后果實少發(fā)病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