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名:紅腹燈娥、黃腹燈蛾、星白燈蛾
分布為害:星白雪燈蛾,鱗翅目,燈蛾科。分布北起黑龍江、內蒙古、新疆,南至福建、江西、湖南貴州、云南。
為害特征:幼蟲食葉,嚴重時僅存葉脈,也為害花、果。
發(fā)生規(guī)律:在我國華北地區(qū)、華東地區(qū),年發(fā)生2~3代,以蛹在土中越冬。翌春3-4月羽化,以第2代幼蟲在8-9月為害較重。成蟲有趨光性,在羽化后3-4天開始產卵,成塊產于葉背,每塊數(shù)十粒至百余粒,每雌可產400余粒,經5-6天孵化。初齡幼蟲群集為害,3齡后開始分散,受驚有假死習性,幼蟲土黃色至深褐色,背線橙黃色或灰褐色,密生棕黃色至黑褐色長毛。共7齡,發(fā)育歷期40-50天,老熟后在地表結繭化蛹。第2代老熟幼蟲從9月份開始,向溝坡、道旁等處轉移化蛹越冬。
防治措施:
(1)利用誘蟲燈誘殺成蟲。
(2)于產卵盛期或幼蟲孵化期噴灑0.2%苦皮藤素乳油1000倍液。
